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发起“田沁鑫·新写作计划”

时间:2014-09-12 阅读次数:

3月8日,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联合国家话剧院、北大培文文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田沁鑫·新写作计划”在北京大学举办了隆重的推介活动,并公布了2012-2013年度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这一公益性活动由著名戏剧导演、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沁鑫倡议发起,著名作家张抗抗、莫言、王安忆、刘恒、余华,著名学者黄纪苏、王一川、孔庆东、汪晖,著名剧作家邹静之、张宏森、王兴东,著名导演郑洞天、杨亚洲、赖声川、林奕华、何念、陈宇,媒体人舒可文、余韶文等众多文化名家共同响应,担任顾问或评委。

“田沁鑫·新写作计划”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面向青年、纯公益性的、旨在培养造就中国影视戏剧节杰出编剧人才的宏大计划。作为跨国培育中国青年编剧的项目,该计划面向具有良好文学潜质与开阔视野的新锐作者,通过公开海选的形式,将于今年6月遴选出6名中国青年编剧赴英交流。他们的编剧作品将在苏格兰国家剧院的支持下,在2013年于英国及国内上演。

 

 

推介会现场(左起:陈旭光 田沁鑫 张抗抗 邹静之 莫言)

 

在“田沁鑫·新写作计划”发布会现场,该计划顾问张抗抗、莫言,评委代表邹静之,与导演田沁鑫、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就“文本的力量”话题展开讨论。三位作家、编剧分别从自身写作的经验出发,与北大师生交流了对于“文本的力量”这一议题的看法。他们认为编剧是目前影视戏剧创作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工作,编剧需要倚重文学的功力,社会观察和体验的能力。田沁鑫导演认为,快速展开的商业化写作因其过多追求时效性、大众化,令文本写作丧失了人文精神。有必要通过“新写作计划”帮助和扶持青年编剧,改变中国“剧本荒”的困境。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在总结发言时,认为从“文本的力量”的话题可以延伸出相关的子论题即——“剧本的力量”、“文学的力量”、“作者的力量”。他表示,放眼影视戏剧生产的现状,抓剧本、培养青年编剧人才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中心将进一步促进加大与影视创作业界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的“一体化”,努力将这个新写作计划办成中国未来编剧大师的“黄埔军校”。

翌日,“新写作计划”的第一期活动“苏格兰编剧工作坊”于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举行。苏格兰国家剧院文学管理George Aza-Selinger向十位经过遴选的、有剧作创作意愿的北大学生传授戏剧写作技法。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即时进行的写作交流为青年学子提供了绝佳的启发与锻炼。十名青年学子中, 何方、郭星儿等是来自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的同学,他们反映,这样的学习方式开拓视野,锻炼思维,尤其是根据随机图片五分钟创作人物形象的练习极大地发掘了自身的潜力。

北京大学有着悠久深厚的人文传统,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北大也有办了整十年的影视编导专业,有戏剧社、电影协会等活跃的学生社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组织学生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国家广电总局的 “青年电影剧本扶持计划”。这些优势条件和活动,都为“常为新”的北京大学加大培养优秀影视戏剧编剧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合日前田沁鑫话剧北大演出季的持续热度,相信以这一以写作计划为核心的系列活动对中国的电影电视戏剧事业——尤其是编剧业,必将起到积极的、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