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艺术学院召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座谈会

时间:2014-09-15 阅读次数:
艺术学院召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座谈会

5 30日上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召 开了 艺术硕 (MFA) 专业 学位研究生培 工作座 会。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岱、 中央 电视 台副台 高峰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主持人敬一丹、北京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孙健君,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陈旭光、向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系主任彭锋、美术学系主任李松以及艺术 学院教 代表出席了本次座谈会。 向勇副院长主持了本次座谈会。

高岱副院长在讲话中回顾了中国近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定位区别和发展趋势,对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的培养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结合国内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艺术硕士的培养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高峰 敬一丹、孙健君等与会嘉宾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创作经历和单位情况,纷纷表达了对艺术学院艺术硕士教育工作的积极支持,希望个人在担任指导教师的情况下,调动所在单位的相关资源,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为北京大学艺术硕士的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向勇副院长回顾了 九年来艺术硕士教育科研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他围绕认识观念、培养模式、质量品质、专业范围、毕业标准等角度,分析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面临高端定位与低端培养、理论提升与实践训练、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领域边界与跨界拓展以及作品创作与论文写作等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讨论。

艺术学院的丁宁、陈旭光、彭锋、李松、李爱国、翁剑青、高译、李静等老师们也先后发言,就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定位、课程设置、作品展示、论文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北京大学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既要符合教育部和全国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要求,又要结合北大的专业特色和师资优势,打造艺术史与理论、艺术批评与管理、艺术创作与实践的培养模式,提高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学术性,大力培养高层次、应用性和复合性的艺术人才。

为了进一步提高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推动艺术硕士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艺术硕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按照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相关管理规定,艺术学院成立了北京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对我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审议、指导和评估的专门机构。根据委员会工作章程的规定办法,向勇副院长宣读了第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名单。

为了进一步拓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教师的专业领域,加强艺术硕士专业培养的实践指导,艺术学院聘请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 中国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和 白岩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肖永亮和张同道、北京 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孙健君等八位校外兼职导师。高岱副院长向高峰、敬一丹、孙健君等三位兼职教师代表颁发了聘书。

据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MFA2005年开始全国招生,招收专业为广播电视。2006年第一届招收35人,2007-2012年每年招满50人,2013年招收65人,2014年招收85人。截止目前,学院招收九届,招收学生485人,已毕业247人。北京大学艺术硕士的生源大多来自于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广播电视类大学,也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就职单位大多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华通讯社、地方电视台、媒体公司和高等院校,主要从事记者、主持人、编导、摄像、教师等工作。实践指导老师除了北京大学从事广播电视、新媒体、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等专业的专职老师外,还聘请了敬一丹、白岩松、王丹彦、高峰、孙健君等校外导师。艺术学院已毕业或正在就读的优秀学生代表有张鲁一(导演)、柴静(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经纬(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莉(北京交通台主持人)、杨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等等。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和北京大学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艺术学院以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创作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广播电视和新媒体艺术专门人才”为目标,以丰富文化底蕴、扩展国际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为教学理念,全力打造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品牌化与国际化,为未来构建中国艺术硕士的发展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